作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热新股,平安好医生(52.35,-0.40,-0.76%)在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即跌破发行价,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0%。而与平安好医生同一天挂牌的港股创业板新股威诚国际控股(0.245,-0.09,-25.76%)虽然昨日大跌17.50%,但因上市首市大涨77.78%,收盘较招股价仍涨超40%。这是今年港股市场新股表现冰火两重天的一个缩影。此外,毛记葵涌(3.06,-0.01,-0.33%)、希玛眼科(8.68,-0.10,-1.14%)等次新股也大起大落,走势跌宕起伏。
七成港股次新股破发
虽然A股市场上的次新股今年表现远不如以前火爆,但毕竟破发的次新股还是极少数。在港股市场则是另一种景象。阿斯达克的数据显示,今年在港股市场挂牌、可统计的76只次新股中,累计涨幅为正的有22只,占比约28.95%,而昨日收盘跌破发行价的有53只,占比达69.73%,可见大约有七成次新股处于破发状态。此外还有一只次新股骏溢环球金融(0.39,-0.01,-2.50%)目前险守招股价。
在港股市场,次新股的表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。一方面,不仅破发的次新股占大多数,而且部分破发的程度较深。统计同时显示,破发幅度超过40%的有8只,包括倩碧控股(0.149,0.00,0.68%)、民信国际控股(0.39,0.00,0.00%)、森浩集团(0.248,0.01,3.33%)等。另一方面,部分次新股表现抢眼,累计涨幅也非常可观,成为一时明星。其中今年上市且累计涨幅超过100%的有5只,信息科技器材商ISP GLOBAL(2.19,0.31,16.49%)上市以来累计涨437.14%,其次是希玛眼科和毛记葵涌,上市以来累计涨幅分别是202.76%和155.83%。
超购倍数创下历史纪录的毛记葵涌上市以来走势跌宕起伏、大起大落,十分抢眼。其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近6288倍的超额认购,成为港股新股市场新超购王。3月28日,毛记葵涌挂牌当日高于招股价6倍开市,之后最高见11.76元,较招股价高出9倍,最终收盘价较招股价高431.67%。但次日该股即大跌45.45%。随后该股涨跌幅超过10%的现象很常见。例如4月4日、4月13日均跌超10%,而4月18至19日则连续三个交易日均涨超17%。
“独角兽”陆续登场
香港新股市场的同股不同权制度于4月30日正式生效,据悉不少“独角兽”公司已经蠢蠢欲动,将为香港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其中最为重磅的莫过于内地知名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的上市。小米已递交上市申请,此次发行预计将筹资至少100亿美元,这一规模的IPO将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,预计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挂牌上市,小米很有可能成为“享用”香港同股不同权制度第一杯羹的第一企业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港交所的“新经济改革”有望在2018年见到成效。普华永道预计2018年下半年,香港将迎来2至4宗超大型IPO,助推港股重夺全球IPO集资王的桂冠,预计2018年港股IPO集资总额将达2000亿至2500亿港元。
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、博大金融控股非执行主席温天纳认为,未来“独角兽”等新股在香港上市,对内地投资者也是投资机遇。随着沪港通、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,北水南下、南水北上,从某种程度上讲,两地投资者对两地市场的影响也慢慢加大。互联互通不断扩容、港股和A股市场更大程度开放,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未来两地金融、证券、融资市场将会百花齐放、共富共荣。